6月28日,广州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发布《关于贯彻落实二孩及以上家庭支
以下是捷顺科技在北京时间6月30日13:24分盘口异动快照:6月30日,捷顺
小家电行业的技术门槛不高,成本也相对较低。种种特性决定其行业的灵活
今日披星戴月,明日成就梦想。高三不再有,劝君珍惜之。一年之经历,终
6月28日,广州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发布《关于贯彻落实二孩及以上家庭支持政策的通知》(简称《通知》),自2023年6月28日起实施,有效期5年。
(相关资料图)
《通知》明确,生育二孩及以上的家庭(至少一个子女未成年)使用住房公积金贷款购买首套自住住房的,住房公积金贷款最高额度上浮30%。其他贷款条件及要求依据广州市住房公积金贷款政策执行。
最高可贷130万
如何理解贷款最高额度上浮 30% ?
住房公积金贷款最高额度上浮 30% 是指将住房公积金贷款的额度上限提高 30% ,最终可贷额度将结合申请人公积金缴存情况、家庭收入、购房总价款、首付比例等因素综合计算得出。
举例说明:一人申请贷款时,我市现行住房公积金贷款最高额度为60万元,符合本《通知》条件的家庭公积金贷款最高额度为60×(1+30%)=78万元。例如缴存人李某根据现行额度计算公式计算出个人可贷额度为63万元,则李某实际可贷额度不超过63万元;例如王某根据现行额度计算公式计算出个人可贷额度为80万元,则王某实际可贷额度不超过78万元。
那么,根据《通知》,符合条件的缴存人最高能贷款多少金额?
使用住房公积金贷款购买自住住房的,现行一人贷款最高额度为60万元,两人或两人以上购买同一套自住住房的,贷款额度为每个申请人的贷款额度之和,最高额度为100万元。如符合《通知》的家庭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,贷款最高额度上浮30%,一人贷款的最高额度为78万元,两人或两人以上一起贷款的最高贷款额度为130万元。
公积金新政会如何影响市场?中指研究院广州分院研究主管陈雪强指出,广州楼市在经历2、3月成交小高潮之后,当前市场整体回落明显,购房者观望情绪较浓。5月份一手住宅成交套数不足7000套,相比3月份高峰期成交下滑超3成。6月市场成交持续下滑,市场调整压力较大。此次出台公积金新政,更多的是支持二孩以上家庭的自住购房需求,但对楼市的成交带动作用十分有限,依然还是难以改变当前平淡的市场趋势,在即将进入7、8月份传统的淡季,若无较大利好政策出台,成交平淡或将延续。
多地发布多子女家庭公积金支持政策
实际上, 除了广州,今年已有多地从公积金贷款政策对多子女家庭购房给予支持,降低其购房压力。
5月1日,上海正式实施多子女家庭住房公积金支持政策。其中明确,多子女家庭在上海市购首套房,最高贷款限额上浮20%,即家庭最高贷款限额可达144万元。
4月24日,潮州提出多子女家庭住房公积金支持政策。购买首套自住住房申请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的,二孩家庭贷款最高限额提高10%,三孩家庭贷款最高限额提高20%;租房提取最高额度提高20%。即以家庭为单位,每户每年提取最高限额不超过11520元。
4月下旬,江西新余发布“调整住房公积金缴存使用政策的通知”,对多孩家庭租房给予更大支持力度。对于多子女家庭无房租赁住房提取公积金的,年提取限额按现行规定额度标准上浮50%,即租房年提取额度从1.2万元提高至1.8万元。
合肥也出台公积金新政,规定多子女家庭购买首套自住住房且首次申请住房贷款的,单方正常缴存最高可贷款额度提高至65万元,夫妻双方正常缴存最高可贷款额度提高至75万元。多子女家庭无房租赁住房提取住房公积金的,提取限额按现行规定额度标准上浮50%确定。
3月下旬,深圳市明确,对于生育二孩及以上的多子女家庭(至少一个子女未成年)使用公积金贷款购买首套住房的,其公积金贷款最高额度可以上浮30%;生育二孩及以上的多子女家庭使用公积金贷款购买首套住房,且所购住房为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二星级及以上的绿色建筑的,其公积金贷款最高额度可以上浮40%。
贵州贵阳提出,5月1日起,多子女家庭为单缴存职工的,购买住房最高贷款额度为60万元;多子女家庭为双缴存职工的,购买首套住房最高贷款额度为80万元,购买二套住房最高贷款额度为70万元。
在江西九江,生育二孩的家庭购买首套自住住房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,贷款最高限额在九江市住房公积金贷款最高限额基础上上浮10%;生育三孩的家庭,购买首套自住住房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,贷款最高限额在住房公积金贷款最高限额基础上上浮20%。即夫妻双方缴存住房公积金的家庭,二孩最高贷款额度为110万元,三孩家庭为120万元。
公积金政策向多孩家庭倾斜,初衷是为了支持生育,同时在房地产市场上,也能带来一定的积极信号。但公积金政策所作出的优化是否能够起到其应有的作用,还有待验证。
广东省城规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认为,稳定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应该在购买力培养、信心的稳定上发力。此次公积金新政会释放一部分需求,但其效果不能高估。当然,需求端需要多项扶持政策形成合力,最根本的还是在居民就业、收入上多方发力,久久为功、修复购买力,这才是稳定预期,让购房者敢于入市,从而稳定楼市最关键的政策。
END
标签: